第269章 阳谋(4300)(1 / 1)

剑门关的大火一连烧了七日,堪堪才有停歇下来的迹象。

而在这十日里,关外的蛮军没再有任何动作,倒显得一派平和,宛若暴风雨前的宁静。

趁着火势还未完全散去,自剑门城率先赶来的一众鲤军好生整顿了被冲击地略有破败的长城,在简单修缮之下,总算是立起了一扇新的大门。

随后他们便就地驻扎,静静等待着遍野的火海随时间而散——

所有人都很清楚,蛮人已经拥有了破开龙气庇佑的方法。

待火势敛去之后,他们必会乘胜追击。

届时,便将是两国决一死战的终章。

对于即将到来的决战,鲤国的将士们尚且少有惊慌。

虽说蛮国的蛊虫在多年以来,对边关屡屡冲击,致使鲤国军队屡屡吞下败果。

但当他们听到,那关外阻挡着蛮贼侵略脚步的神火,便是那时常站在长城之上的薛国师所降下的之后,心中的颓丧也仿佛跟着野草,被那燎原的赤焰烧了个干净。

更何况,前些日子骁骑营的离将军,亲率边关五百骑杀入敌营,救下十数个被俘虏的弟兄们的事迹已然在军中传遍,更是为他们带来了几分信心。

唯一让他们倍感压力的,便是顾统领尚还不知所踪。

据离将军所言,当时闯入蛮营之时,并未寻找到顾统领的踪迹,这才只带回来了那些受尽屈辱的弟兄。

但没关系。

只待那些自锦京城里奔赴而来的援军抵达后,他们誓要杀那些侵扰多年的蛮贼一个片甲不留,将不知所踪的顾统领一并带回来,彻底解决这场横跨七年的战争。

而那驰援而来的援军,则在大火烧的第十日时,匆匆赶来。

因为是偏远小国,人口稀少,致使朝中武将本就不多。

鲤蛮之战,向来也是镇守边关的顾海领兵僵持,延续已久,朝中其它武将,也大都在各城执行守城之责。

无人可用,鱼玄机又要操持国内政务,无法御驾亲征,便只能推举年岁古稀的鲤国前任统领,亦是金国公顾海之师的刘老领兵出征,没人打算让刘老上阵杀敌,无非充当个聚拢军心的信标。

刘老借着在鲤军中的地位,与多年来积攒下的威望,自锦京领兵,途经鲤国境内数个城池,皆是从中抽调了一批军队,随锦京城的援兵一同驰援剑门关。

当他们与驻扎在剑门关内的鲤军会合一起时,总总相加,足有五万之巨。

这五万大军皆是训练有素的精兵,而非临时自各处抽调而来的劳役。

而那自锦京城奔赴而来的茅野庐三十余人,和时常种田养花的人境修士崔兰香,也随着鲤国的五万大军一并奔赴到了边关。

对鲤国这人口总共仅有七十万的小国而言,这已经算是倾巢而出。

想来身在锦京城的鱼玄机也十分明白。

鲤蛮六年之争,成败在此一举。

顾青山也一同随着刘老的军队,远道而来。

借由与薛正阳的关系不错之便,她在赶到剑门关的第一时间,便匆匆找上了顶替了顾海职责的薛正阳——

能代替顾海聚拢军心的人,也唯有这位已被所有人认可的国师。

这源于他那超凡入圣的实力。

薛正阳早就知道顾青山随军而来,算准了时间,也一早便在隘口的城墙上等待着顾青山。

没等顾青山问些什么,他便已经把他认的,顾青山想要知道的信息尽数告诉了她:

“顾统领的确正在蛮人手中,便在十日以前,江河只身奔赴蛮营,想要把顾统领自蛮营之中救出来。

但蛮营之中自有警戒,饶是他花了很大的代价,将一众俘虏救了出来,也最终被赶来的巫人所团团包围。

恰逢那蛮国国师正值虚弱,对他、对我尚有几分忌惮之意,不愿在当日就倾力而为,免得造成更大损失,便打算与江河做一番交易。

顾统领对他们而言似乎颇为重要,故而只要顾统领当时留下,他们便可放一众俘虏,连同驰援过去的骑兵离开。

江河没打算同意,想要强行撕开阵型,带人逃走。但顾统领最终为了保全那五百铁骑,选择只身留下。”

换作是别人,薛正阳兴许不会将这诸多内幕说出来。

毕竟若是让鲤国将士们知晓,当日那冲入蛮营的五百铁骑,实则被蛮军团团围住,若无顾统领作为交换,便可能葬送沙场的事实,兴许会消磨他们还算高昂的斗志。

但顾青山明了事理,懂得大局,只告诉她一个人,她定然不会将这件事随意传播出去。

再者……

薛正阳觉得,就凭江河的性子,未必会将自己付出了什么,告诉这位不明真相的顾姑娘。

但倘若顾青山真的什么也不知道,对江河而言似乎也不太公平。

故而,他也便主动承担起了这个角色。

顾青山听后,深知其中惊险,那本就风尘仆仆,因为没能来得及清洗而稍显粗糙的面庞上,闪烁起太多焦躁:

“那江河呢?他怎么样了?”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